理想社区_理想汽车

理想MEGA搭载的麒麟5C电池,到底有多牛?

有个理想_

2023年11月22日

提起纯电车型,离不开的一个词就是里程焦虑。当前,行业普遍认为大于700公里的续航,就已能满足用户的日常所需。各大主流品牌也都已通过增大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做到了500公里以上,甚至达到700公里左右的续航水平。

但里程焦虑的B面则是补能焦虑。尽管充电站越建越多,纯电车型的补能效率却一直未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充电时间动辄一小时起步,高速路段充电站在节假日的排队时间甚至比充电时间还长,车主们不仅要承受着精神内伤,还要时刻面对家人、朋友甚至路人的暴击——“谁叫你开电车出远门的?”如果补能的效率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长途旅行的舒适性就只是个笑话。

为什么纯电车型不能同时兼顾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因为电池的物理特性已决定:能量密度越高,充放电能力就越低。想要同时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充放电,材料、电池结构和生产工艺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几乎无解。

某些品牌的车型,凭借高能量密度电池,续航里程甚至可超过800km,但峰值充电倍率甚至无法达到2C,好不容易让峰值功率达到了,但大电流下电芯快速升温,充电能力又会极速衰减,难以长时间维持大功率充电。而偏向于充放电高性能的电池,能量密度则很不理想,部分品牌的4C倍率电池,就牺牲了能量密度,只能续航 200 多公里。

随着理想MEGA相关信息的逐步曝光,这款纯电 MPV 首次搭载了理想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麒麟5C电池,不仅支撑起了超长续航,更实现了“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全球最快的充电速度。

超充VS长续航,麒麟5C电池如何兼得鱼与熊掌?到底是“真5C”还是搞噱头?

三年时间,一场从0到1的攻坚战

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选择题。据理想汽车电池负责人柳志民博士介绍,早在2018年,理想汽车就已经启动了对超充电池的研究,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兼顾大电量与高倍率充电能力的需求。

在2019年,电池研发团队明确采用800V的电压平台与方型铝壳电池,以获得更大的充电倍率。据柳博士回忆,“当时,国内外的头部电池供应商都基于我们的需求进行了研发。我们的目标:在保证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做到4C或者5C超快充,而后者对应的一个技术指标是将电池内阻降低到0.3毫欧以下。

各大供应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进行技术攻坚。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他们的专家也都专程赶来国内,驻扎在理想汽车伴随开发,本部也一直与我们紧密沟通,不断探讨可行的技术方案。但半年过去,做出了几轮样品,部分品牌的测试结果依旧距离我们想要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最终,除了宁德时代,几家供应商都因电芯指标开发难度太大而相继退出。”

2020年,我们与全球动力电池的巨头宁德时代开启了联合工程开发。双方集中了彼此最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投入了空前的资源,共同开启了这场针对电池研发的攻坚战。

据柳博士透露,双方总共为麒麟5C电池投入了超过1000位的研发人员,其中,理想汽车的电池团队就有280人,70%的人都投入在超充电池上。为了实现技术卡点的突破,我们还专门从头部电池公司招募了多名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电池阻抗分析。历经三年的联合攻坚,我们终于打造出了5C电芯、5C电池热管理、5C电池安全架构。

“为了给用户带来媲美燃油车的补能体验,我们对5C超充电池的标准,是在有限的车身底盘空间内满足700公里的续航里程,循环寿命与2C倍率相当,还能做到5C超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求这款产品可以在充电时长上,维持高倍率快充达到10分钟以上。目前,行业里宣称的高倍率快充电池,通常只能维持5分钟左右。

当我们基于用户价值,认准技术方向后,会毫不犹豫地重兵投入,全力攻克那些行业最根本的难题。我们对电池行业有足够的敬畏之心,绝不会为了自研而自研,闭门造电池。我们始终联合最好的供应商不断创新,基于用户价值来打造行业第一的产品力。通常情况下,280人规模的电池研发团队,放在各大主机厂里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电池公司为车企项目配置的研发人员也一般不会超过30人,无论宁德时代还是我们,可以说都为5C电池倾尽所有,投入了远超规格的研发资源。”柳博士说。

峰值充电倍率5C,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开始

行业里经常提及的2C、3C、4C,C其实指的是电芯充电电流除以电芯容量的倍数。5C峰值倍率能力下,电芯的峰值充电电流可以达到电芯容量的5倍,对理想MEGA而言,意味着峰值电流超过700A,峰值功率超过520kW。

摆在我们和宁德时代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联合开发出能够支持5C倍率的电芯。电芯充电,简单理解就是锂离子从电池的正极脱出,在电解液的协同下,经过隔膜,嵌入到负极的碳层中。大倍率充电能力的实现,需要大幅提升整个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速率。

柳博士介绍:“想要在技术上取得质的突破,就要在基础科学上取得突破。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拆解,最终发现限制充电速度的核心瓶颈在于锂离子嵌入负极的速度,锂离子穿过材料界面的速度,以及锂离子穿过隔膜的速度。针对这三点,我们和宁德时代进行了原子级的技术研究。宁德时代针对超快充领域的前沿技术,几乎全部都应用在了我们联合研发的麒麟5C电池上。”

如果把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迁移,比喻为从一个城市通过高速公路去往另一个城市,那嵌入负极的速度,就是通过ETC收费站的速度。我们通过缩短石墨颗粒的尺寸和多端面技术、超离子环包覆技术、超充体相改性技术等,让“ETC通道变得更多”,传输距离变得更短,大幅提升了离子的嵌入速度,进而使整体充电性能提升了120%。

在高速上,车辆的行驶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交通时间”。当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上跑出来之后,要经过电解液,才能运动到负极。我们开发了专属的电解液,提升了电导率水平,相当于提升了公路上的平均车速,并通过对SEI膜进行调控,形成薄、均匀、致密的界面膜,将厚度从20nm降低到8nm,大幅缩短石墨负极的界面路径,让充电性能再度提升了30%。

而当锂离子通过隔膜时,一方面,我们对单位面积孔的数量进行了提升,让孔隙率提升了10%,加宽“公路”;一方面,我们也对曲折度降低了10%,缩短锂离子穿过隔膜的路径,使得充电性能又提升了10%。

在测试环境下,麒麟5C电池的电芯峰值充电倍率达到了5C,峰值充电电流超过700A,峰值充电功率达到了520kW。
“很多人都好奇,之前我们说的是4C,怎么突然就变5C了?在今年年初进行冬季标定时,我们与宁德时代还只做到了4C的水平。但我们发现,即使在北方冬季这么低的温度下,电池的充电性能都依然具备良好的表现,那是否意味着电芯还有进一步可提升的空间?是否可以在常温状态下提升到5C?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研发态度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只要指标达成,项目也就结束了。但面对5C电池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么好的一个产品,我们如何进一步挑战极限,去到了从未有人到过的地方,为何不往前再多走几步,看看前方是否还有更美的风景?我们希望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不再纠结于几C,只希望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挖掘电池的极限性能,能做多少做多少。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高精度的三电极技术,可以对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负极电位进行精准测量,测量误差在3毫伏以内。通过实验和仿真相结合,找出这款电池的临界充电能力。当有了极限的充电能力后,又考虑了制动波动、容量、内阻、充电温度的一致性,基于蒙特卡洛模型进行仿真和定量化分析,来制定充电策略。”电池工程师罗博士说。

最终,这款电池的电芯材料体系的动力学在实验室里最大能力甚至突破了7C,但我们考虑了容量、内部温度等多方潜在的因素,做了一个冗余方案设计,让日常使用限制在了5C以内,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

麒麟方案的再升级,实现超充功率的长时间保持

实现峰值5C的充电效率,对于许多车企而言,已经是抵达了电池技术探索的终点,但对理想的电池研发团队而言,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想要实现12分钟500公里的补能效率,还需解决如何长时间维持在高倍率充电。

电池在充电时都会带来温度的升高,尤其是在大电流、长时间的充电条件下,升温会更加明显。为此,电池研发团队一方面试图去降低电池内阻,进而降低电芯自身产热;一方面,需要去增强整个电池系统的温控能力。

柳博士介绍道:“基于我们的计算,想做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又能实现12分钟500公里的补能效率,那内阻就必须降低至0.3毫欧以内,很多早期的电池合作伙伴都在这件事上失败了。一旦内阻高于0.3毫欧,电芯会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高温区,触发系统的降流保护机制,影响我们的充电效率。

宁德时代当时也认为如果想进一步降低至0.3毫欧,最快捷和有效的方案是降低10%-15%的能量密度,意味着续航里程就要减少60-80公里。但对我们而言,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关系到是否能够给真正给用户带来媲美燃油车的补能体验,我们不能走牺牲能量密度这条路。为了达成目标,双方几个博士牵头,对电芯,从材料、极片等最底层的电化学原理着手,进行了原子级的拆解,将电芯的内阻构成分解为了17项,逐一去寻找可被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路径。按照我们电芯工程师的话说,蚂蚁腿也是肉,能嘬一口是一口。”

通过大量的的实验,我们的电池研发团队终于成功识别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降内阻措施。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电芯内阻降低到了0.3毫欧以下,实现了电池在超充工况下,产热功率下降25%,电池温升降低7°C。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更好的5C超充性能,我们还从电池系统的散热能力上下足了功夫。

“早在2021年,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原型方案的试制和验证,基本达成了散热性能指标。但当宁德推出了麒麟方案,我们眼前一亮,看到了电池的散热性能被进一步提升的可能。那个时候,麒麟方案还只是宁德时代的平台技术,落地应用到MEGA项目,所有的开发验证工作、特制化需求、甚至技术难点就得重新再走一遍,而我们的原型方案已经相对成熟,并已投入了上千万的研发成本。但反复权衡后,我们还是决定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我们相信选择麒麟方案,将进一步提升我们5C电池的散热能力。
不同于平铺在电芯底部的液冷系统,麒麟方案将液冷板置于电芯与电芯之间,冷板直接与电芯大面换热,冷却面积提升到了原来的5倍,能够大幅提高电芯冷却的效率,可适应更大电流的快充。这样的布局方式不仅可以用来降温,也能用来升温,在寒冷的冬季,麒麟电池也能提供快速加热能力,提升低温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为了将麒麟电池更好的融入理想MEGA,我们也基于“整车视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升级。罗博士举了两个例子:“就比如液冷板,电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有膨胀的情况,液冷板会直接受力。如果结构太硬,那膨胀的电芯会受到挤压,很容易影响寿命;而如果结构过软,液冷板会被挤压塌陷,里面的冷却液就无法正常循环流动,影响散热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一套更具回弹性的液冷板,可以有效缓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与收缩问题,让电池的充电性能与寿命达到平衡。

再比如,为了做好温控,每块电池的外壳一般都会布置温度传感器。但电池很大,温度并不均匀,充电时温度最热的位置往往是电芯的中央,但那里是没办法安放传感器的,这就会导致没办法准确监控电池的全局温度。当双方识别到这个问题后,就与宁德时代开启了对这个问题的技术攻坚。凭借着不同样品阶段,超过上百轮的特殊电池样品台架测试,我们模拟出了不同的工况下的电芯温度变化,最终做出了一个电芯温度的算法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搭配当前的电流、电压以及电池壳外端的温度,就能精准地计算出电芯内部的当前温度,进而实现了更好的电池充放电管理。”

凭借着5C的峰值功率与强大的散热能力,我们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麒麟5C电池不仅将在我们自建的5C超级充电站发挥出强大的实力,也可以把国标桩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并且是宽温域的发挥出来——无论是常温、高温还是冬天的零下10°C,都会有非常好的体验。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表示:“现在的车在120千瓦的国标桩充电,从0或者从10%充到80%,功率也是会下降的,但是理想MEGA可以满功率做到95%。在麒麟方案下,我们会根据各个车型的品类以及它对需求的定义来划分我们‘超级性能’的属性,比如超级续航、超级功率、超级快充。理想在超充这一部分,一定是NO.1。理想 MEGA是第一个我们在麒麟架构下实现 5C 峰值快充的纯电车型。”

远超国标的电池安全标准,只为守护每个家庭

对于纯电车型,用户最为关注的除了续航,就是安全,电池自燃、碰撞起火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登榜热搜。在此之前,更从未有人将800V高压、100多度的大电量、5C超充能力叠加在同一个电池、同一款车上。为此,电池研发团队与宁德时代,应用了高标准、全维度的电池安全技术,实现更高的5C电池安全水平。

“可以说,在我们研发5C电池的过程里,一切的前提都是首先要确保安全。就比如,锂电池常见的金属锂析出,我们和宁德时代做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负极的充电能力,确保在超充时,电芯始终有足够的安全余量,让每一个锂离子都能有效嵌入负极,避免生成锂枝晶,造成电芯内部的微短路。”柳博士介绍。

为了验证电芯的热失效控制能力,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外部触发,故意让一颗电芯发生失效,以评估电池的热扩散状态,这也就是所谓的热扩散试验。当前的国家标准,是发出热扩散报警后,五分钟后才能见明火甚至爆炸,给用户留出足够的逃生空间。国内许多优秀的品牌,会做到25°C的常温状态,在水冷工作状态下,整个电池包都不发生热扩散。
但在理想,基于对50多万辆车的数据分析,电池研发团队发现曾有几辆车经历过50°C左右的环境温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就要把室温的25°C,提升到50°C的标准。对我们而言,即使只有一例,但车上坐的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人,我们还是要不计成本的去把安全标准提到更高。对于安全而言,只有0分和100分的区别,我们必须做到满分。我们为此还模拟了更为极端的工况,假如低压电系统受损、低压断电、电池冷却循环系统、水冷系统失效了怎么办?我们依旧要确保电池无明火,让用户可以安全离车。”柳博士介绍。

针对发生碰撞时的突发情况,国家标准是:在发生侧向碰撞时,不起火、不爆炸。而理想MEGA早在开发初期就已明确,必须做到侧向碰撞时,电芯都始终保持0变形、冷却液0泄露,所有的能源的承载区,不能够有任何的接触。

“作为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非常了解电池本身,但涉及碰撞安全中电池包结构和车辆结构的配合上,我们作为主机厂会有更全面的视角。我们对电池边框的结构进行了大幅优化,给电池包设计了溃缩吸能区、侧边框承载区、横梁及底护板承载区,电池边框采用了多腔体截面设计。这样一来,外侧溃缩吸能区吸收电池侧向碰撞能力,内侧承载区就能拥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将力稳定地传递到横梁和底护板等部件。在电池包底部,我们通过采用双层结构防护设计与缓冲材料,最大程度降低来自下面的撞击。
电池传力碰撞结果
而在电池包内部,我们也基于麒麟方案,增加了一根横梁来进行力传导。别小看这样一根横梁,它对电池包工艺的难度大幅增加。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马鞍横梁结构,在降低工艺难度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侧向防护力,最终实现了侧碰后电池冷板0侵入、电芯0侵入,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碰撞带来的安全问题。”罗博士说。

为了确保交付到用户手里的每一辆车上,电池都能做到绝对安全,我们的麒麟5C电池基于130项安全设计指标,历经951项安全测试,并进行了大量远超国家标准的极端试验。以过充为例,通常标准为普通温度下充电到达130%,无明火、无爆炸,而我们的麒麟5C电池电芯做到了在60°C下,给电池充电达到200%,电池最终仍无明火、无爆炸,实现更极致的安全。

为了确保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全生命周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我们早在2018年就自研了完整的车端、云端电池预警系统,并迭代至今。系统会7*24小时对电池健康状态进行实时体检,一旦识别出风险就可早期介入更换。这也让我们实现了已交付的50余万台车,迄今为止无一例因电池本身原因产生起火。

随着理想MEGA的亮相,理想汽车一直隐藏在水面下的电池技术,终于浮出水面,新一轮的电池革命,也随着麒麟5C电池而提前到来。

如果说理想ONE时期的电池技术,我们还是“拿来主义”,采买市场上成熟的电池设计方案,那到理想L系列,我们就已经开始与供应商共同进行电池的设计与优化,而到理想MEGA使用的麒麟5C电池,则从底层的基础科学突破开始,与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宁德时代一起,基于双方擅长的认知和沉淀去碰撞和升华,共同去重新定义电池的标准与设计理念,真正把核心技术“握”在手里。

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我们正通过不断地努力为每一个中国家庭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麒麟5C电池的推出,或将标志着纯电车型的补能正式进入了“5G时代”,让电动车大规模替代燃油车照进现实。

插入表情
已输入0字

151 条评论

理想用户

电池续航太小了

爽儿96

什么时候能给我的L7升级电池就好了

涵涵与洋洋

电池还是太小了,里程超过1000公里就大买

BellaMax

点赞

Reusluo

大电池才是关键。

飞越世纪

还是不如搞个150度大电池,哪里有那么多高功率充电桩,并且节假日怎么冲,抢疯了

周开忠

用了碳纳米管?

帅气的天白

如果能给L9升级就好了,我说未来

MILAN浩

还是要150度的电池

涵涵与洋洋

有一个远大理想

啥时给L9换个电池

城市猎人915

空间换时间啊

城市猎人915

ainiqiao

牺牲能量密度来增加充电速度。究竟划算不划算?

自带阳光

将5c新电池技术用在L8L9增程器上不又是一大技术进步吗?

Zzj-Jmy

6
页面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