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熊
2019年12月5日
感谢理想邀请,11月28日我去了趟常州,试驾了近1.5小时的2020款理想one。
和我同去的还有近20位体验官,他们的试驾体验也陆续出来了,实车也蓄势待发,大家都能看到one的长足进步,在这个时点,谈一下我对2020款的看法。
很高兴收获了12V点烟器接口。“不但有了,还有俩”,我似乎看到了产品经理的笑容。这两个点烟器接口放在了扶手箱的背后,第二排座位的前面。因为前排的USB口不支持PD,我想给我的iPhone 快充,必须在扶手箱背后插上usb转换器,然后再拉一根长长的线回驾驶座。这就很尴尬了,为了固定这根线不掉下去,我觉得我还需要在扶手箱上粘一个线缆固定卡子。为何就不能把一个点烟器接口放在扶手箱里面呢?另外,点烟器接口的开口是向下斜45度的,这提示我们一定要买那些固定弹簧足够强壮的转换器,否则我怀疑颠簸会把转换器震落。看上去这是一次quickfix。
可能是因为时间过于匆忙的原因,one在硬件上还没能为车主做到细致思考,体贴入微,它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上没有多做考虑。
比如四块大屏。
身高176的我,主驾驶座座椅调整后,眼睛距离仪表盘屏幕正中60cm,此时,中间屏幕的右边缘距离我的眼睛89cm。稍作计算可以得知,眼睛在看中间屏幕最右侧时,角度约为45度。此时,已经不是一个令大脑感到舒服的视角。考虑到我是一个喜欢将方向盘和座椅尽量往后拉的用户,其他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视角将更差。
对比一下,特斯拉将中控大屏幕面向驾驶者倾斜,因此向右看中控的时候,信息仍然是正对你的眼睛的。实测了同事的tesla model s,调整座椅后,眼睛距离仪表盘中心69cm,此时中间大屏幕的左边缘距离右眼67cm,右边缘距离右眼74cm,两边差仅7cm。很多其他的车,包括大众途锐、volvo的各种车型、都会采用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信息显示和操控设计。
同样是4块屏的保时捷taycan,虽然中控屏未向驾驶员倾斜,但其左侧仪表屏幕是包围驾驶者的弧形,且较深的嵌入到方向盘前方,与右侧的两块屏幕并不在同一个平面,这样驾驶者看到仪表屏幕中心和中控屏幕中心的距离仍然是接近的,另外,它的左侧仪表屏幕非常宽(左侧覆盖到了空调出风口上方),中间屏幕较窄的做法,也避免了驾驶员视角看中控屏时视角过小。
设计师执着于四块大屏的整体感而选择了牺牲一些驾驶员体验。这里,提出我的疑问,到底中间屏幕是给谁看的?副驾驶有奶妈专用的屏幕还有独立耳机可用,显然不需要看中控屏。作为每次演示重点的“从副驾驶屏幕向左把视频滑到中控屏去”这个操作,其意义存疑。中控屏看视频的操作,只有在车辆静止的时候才安全,奶爸和奶妈把车辆停住,双双坐在车里,和后座探着身子的娃一起兴致勃勃的看中控屏幕的小猪佩奇,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画面。车辆存在的价值,不就是迅速到达目的地吗?为啥不下车赶紧回家去家里看更舒服的大电视呢?
这是硬件上的槽点,有一些软件上的设计选择还可以优化。
在中控屏下方的车辆状态控制屏,设计了引以为傲的“手指连续左右上下滑动控制空调温度和音量”的操作,但这是个shortcut, 如不事先告知,是无法通过触屏直观的获知此操作的。特斯拉有一个更好的示范:在方向盘上使用滚轮,手不离开方向盘就可以直接用滚轮操作空调温度和音量,并且可以在仪表盘屏幕中读取直观的数字反馈。考虑到one也有方向盘按钮,也可以采用这种设计,希望未来可以OTA。如果我来做无责任设计,我假想一下考虑在方向盘上直接集成touchbar,一块更小的触摸屏,以在狭小空间容纳直接的视觉操作和反馈。
车机系统流畅得很,这一点值得表扬。操作系统底层是花了大功夫的,向工程师们致敬。为了不影响我敢言的人设,我特意想找点问题,可惜没找到大问题。
我另有一辆荣威的marvel x,很显然,one车机的体验和上汽斑马已经出现了代际差距,领先至少3年以上了。实际上的确是差了一代,因为斑马是one的车载系统的主创的上一代作品。和特斯拉相比,也不遑多让。
语音识别很难令我满意,但我相信在市面上也没有车型可以让我满意。应该说语音识别技术整体在成功率上这几年都没有什么突破。“语音是最适合车辆的操作方式”,在实现《霹雳游侠》里那样聪明的从不出错的车载人工智能之前,我还不这么认为。尝试了“播放nightwish的音乐”和“播放senorita”,都无法识别;“播放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这句话尝试了几种不同形式,也无法识别。看来对非中文语言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另一个是曲库限制,没有办法覆盖足够多的音乐资源。既然如此,掏出了我的手机,用蓝牙播放音乐。
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触及灵魂的提问:你上了车之后,最有用的电子设备是什么?答案是,仍然是手机。手机有你所有的常用应用,手机有你训练好的音乐品味,手机有微信、有你工作用的内部IM、有邮件、还有浏览器历史,手机是你人格的延伸。就算车机也有内置app市场,我还需要在车机里面另行建立一套app和使用习惯,也就是需要再次建立你的人格。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把你的人格搬到车机里面去呢?是的,我说的就是carplay。
暂时先把手机抛开。从HMI操作上讲,我建议在方向盘上增加一个非常有用的操作按钮,叫“like” (“喜爱”)。推荐系统让近几年的音乐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lastfm和豆瓣fm开始,到现在的spotify和apple music,推荐系统对个人音乐品味的建立和音乐的分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化了音乐app的使用,和skip(下一首)这两个按钮一起,用最舒服的形式实现了连续倾听的所有操作。我认为理想自建音乐,或者将这个like按钮与各大音乐流媒体适配,以让车辆能不断为驾驶者创造舒适的音乐氛围,是一件不如语音识别吸引眼球,但更具有深层次价值的事情。
总结来说,理想one 2020款是一辆好车。设计一辆车,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大量的取舍,我的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通过和团队的沟通,我也能知道不同设计取舍背后的一些原因。面向驾驶者的体验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过时了,但我还是要呼吁重视驾驶者体验。理想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更好的设计理念,来让自己走的更远。
—— 后记 —-
时光回到20年前。我是一名程序员,我曾经为某T开头的汽车厂商构建了其某区域供应链系统,我深知作为工业集大成者的汽车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我还记得我看着报表里316和918这样的代号,对钢板和零配件组装成为一辆漂亮汽车的工业魔法的由衷赞叹。(316是soluna,而918是corolla的内部代号。)当时,我从未想过20年后的今年,我能站在常州的土地上,看到代表中国汽车工业新高度的理想。
我称它是新高度,是因为它创造性的使用了增程方案,增程是这辆车的真正核心能力。就好像SSD迅速淘汰机械硬盘一样,电动车一旦开过就回不去了,但很显然,当你拥有过一辆电动车,你就一定能感受到出个市区就要到处找充电桩,半夜三更在寒风中充电的滋味,你就会比汽油车主对这一套增程方案更热烈的欢迎。
另一方面,除了增程这样的物理优势外,智能化的汽车是人的感官和思维的延伸。我们看着EVA,看着环太平洋里的热血机甲,看着titanfall里面从天而降的巨大机器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获得一辆汽车,这辆车用钢铁把我们包围起来,就能满足我们与道路、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它就是我的机甲。将你与机甲融于一体的车机系统就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在常州的当天,我和负责智能与系统的赵雷、范皓宇两位大牛做了不少沟通交流。在他们二位身上,我看到了身为创造者的自豪和对企业运行的深层次思考。理想在整车、车机系统上都有相当不错的工程实践积累,其内部管理作风也深得我心,这都是未来产品的高速成长的必要条件。随着车载硬件智能化的趋势飞速发展,对车载系统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对以我为代表的很多人来说,车本身的硬件素质其实越来越不重要,反正已经不会很差了,而对软件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理想对车载系统有自己的规划,这些规划我也相当认可,希望将来理想的车载软件系统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强,越走越开放。
车内软件系统未来会有哪些方向?我们畅谈了很多,从车内主动降噪,到行驶中收放无人机,与手机系统的高度协同,直到车主用户的社交网络,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的方向,就差讨论发射导弹了。在one交付的此刻以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生态的构建上。是时候把精力放到主动出击与广泛布道上了。
最后给大家留个彩蛋。我在微信上问了赵雷一个问题,理想one的内部代号是什么?他回答我:M01。
共 107 条评论
大鱼海棠
穿山乙
深藏功与名
小宝蜜豆
林中飞猪
春三月
天承爸爸
山之孕杜千里
米酷米
月星辰
大灰灰你好
网际浪子
小文子
小文子
小文子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凯司令
AFV6618